- 杜甫草堂
- 在四川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,为唐代诗人杜甫成都故宅旧址。
原宅中唐后已不复存。
北宋元丰间,始重建茅屋,立祠宇。
元、明、清历代均曾改建修葺。
明弘治十三年(1500年)及清嘉庆十六年(1811年)的两次修建,奠定了今日草堂规模。
主要建筑自前至后有大廨、诗史堂、柴门、工部祠。
诗史堂两侧为陈列室,环以回廊与大廨相连,布局紧凑,相互呼应,别具一格。
园林总面积约300亩,梅园楠林,翠竹千竿。
溪流小桥交错庭中,使诗人故宅,增添无限诗情画意。
每当农历正月初七,俗谓人日,游人前来赏梅凭吊者络绎不绝。
杜甫(712—770),字子美,安史之乱后于唐乾元二年(公元759年)流寓成都,濒浣花溪筑茅屋而居,历时近四年。
名篇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即居草堂之作。
China Attractions dictionary (中国名胜词典). 2013.